突破2000Wcm²!我国科学家刷新纪录
2024-05-16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手机电脑、储能电池等器件设备运行过程中,必然伴随发热现象。实现更高效散热,是多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。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——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,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/cm²的超高热流密度,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相关公开纪录,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。该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》发表。
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调试薄液膜沸腾实验系统。(受访者供图)
当前,在能源电力、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等领域,仪器设备不断追求小型化和集成化,单位面积上元器件随之持续增多,这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。薄液膜沸腾,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可实现超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方式,即利用冷却液在热源表面形成的超薄液膜持续沸腾,达到高效散热目的。
“一些电子设备运行时,局部发热量可达1000W/cm²以上,显著高于常压下沸水的热流密度,传统的风冷、液冷等方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性能的提升。”华北电力大学教授、该团队成员冼海珍说,“在实验中实现的2000W/cm²热流密度,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,1万台功率为2千瓦的电热炉同时发热。”
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陈林在安装薄液膜沸腾实验样品。(受访者供图)
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、陈林教授是该团队另两名成员。他们介绍,在取得这一实验突破前,国际上已知的薄液膜沸腾研究的热流密度,难以超过1500W/cm²。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发现,在恒压供液模式下,用于形成薄液膜的实验样品容易破裂失效,但改为步进增压和连续增压供液后,薄液膜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最终突破2000W/cm²。由此成功揭示出,优化供液方式,可有效提升薄液膜沸腾的最终性能。
“也就是说,要渐进式提高供液压力,而非刚开始运行时就保持最高压力。”陈林说,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后,有望更好保障电子设备、锂电池等的安全性能。
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》审稿人表示,该成果将薄液膜沸腾的热流密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,对于应对极端散热需求有重要意义。


猜你喜欢

【企业动态】聚龙退新增14件法院诉讼


都逸凡:市场修复动力减弱 板块分化轮动或加快


西昊首款智能人体工学椅T6上市


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,7月11日起实施


从4471个地标品牌中脱颖而出,英德红茶再获殊荣!


御姐析金:619黄金,原油,镑日行情分析及策略


异动快报:盛剑环境(603324)7月22日13点0分触及涨停板


精选 夜盘盘前要闻汇总 12月6日 周三


东箭科技:2月2日高管马永涛增持股份合计35万股


股票杠杆作用:放大收益与风险的双刃剑


信保环球控股公布林炜桥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


欧洲债市:德国国债随美债扩大跌幅 交易员下调降息押注


房地产开发板块跌023% 深振业A涨43%居首


售价3168元,一碗528元!74岁王石代言燕之屋推出总裁碗燕:号称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!网友吐槽:不坑穷人


【财经百科】联发科声明 暧昧回应耐人寻味


中国资产爆发!多只中概股大涨,港股猛拉!
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加吉鱼价格行情


一大波“地王”项目即将上新,有望带动改善住房需求释放


浦发银行发行首单人工智能数智化主题金融债券


从珠三角到上海,晚清团练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