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专业线上配资

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,发现猝死规律:易猝死的人,有3个共同点

735

2024-06-02 【 字体:

一名47岁的中年人,突然倒在公交车站,一直到救护车赶来之前,他都保持着用手捂着胸口的姿势,周围的人都被吓坏了,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形,都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,于是只能拿出手机拨打120.

但是120赶到现场的时候,男子早已没有了心跳呼吸,很不幸,他发生了猝死。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猝死定义:“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。”

猝死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一种疾病,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,一旦发生猝死,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-6分钟。

这名中年男人从倒下去开始,如果路人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,也许有救,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,于是都选择了观望,在救护车赶来的过程里,他也因此丧命,4-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,哪怕司机的速度再快,也不可能这么快赶到,所以,等到医务人员赶到现场营救,往往已经无力回天。

猝死,一种最让人招架不住的突然死亡。

很多人认为猝死没有任何规律,但果真这样吗?

《中国急救医学》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研究《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》,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,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:易猝死的人,往往有3个共同点。

第一,基础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

猝死,看似是突然发生的,看似无迹可寻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

在猝死的患者中,患有高血压最为常见,占比约38%;心脏病占30%,糖尿病占23%,其次是发育不良、高血脂、肿瘤、感染、甲亢等。

很多猝死的人,往往不重视这些慢性病,或是即便发现了慢性病,他们也简单认为对身体没什么影响。

就拿高血压来说,我国每4个成人里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,遗憾的是,高血压的发病率虽然如此之高,但它所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够。

很多高血压患者,不愿意吃药,不愿意监测血压,殊不知,长期血压控制不佳,很容易导致靶器官的损伤,包括对心脏、大脑和肾脏的损伤,一旦靶器官损伤了,相对应的猝死风险也会增加。

除了高血压以外,其他的慢性病,比如糖尿病和冠心病,同样是猝死的高发因素,很多人看似身体健康,只是这些慢性病没有被发现,身体出现报警信号了,他们也不重视,那么时间长了,猝死风险也会很高。

第二,一半以上的猝死者“过于激动”、“过于劳累”

大家可以看到,很多猝死者的年龄都不大,饱受慢性病困扰的老年人有猝死风险,即便发生了,大家也不会特别惊讶,毕竟基础病摆在那里。

可很多平时身体比较健康的年轻人也出现了猝死,这又如何解释呢?

有两种解释,第一种,这些年轻人可能罹患了慢性病,但是没有发现,比如冠心病的确诊往往需要进行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检查,如果没有做,就很难明确,比如高血压的确诊需要多次进行血压监测,如果从来不测,或只是偶尔才测一下,那么有没有高血压,也不能明确。

第二种,年轻人没有器质性疾病,但是他们压力太大,太累了。

研究发现,超过一半的猝死者生前“太激动”、“太劳累”。其中,情绪激动的猝死者占比26%,过度劳累的猝死者占比25%,剩下的还有血容量改变、饮酒、过饱、轻微损伤等。

当一个人“过于激动”、“过于劳累”的时候,即便年轻,冠脉也可能出现痉挛,所以冠心病,不仅仅是指冠脉粥样硬化狭窄,还包括冠脉痉挛。

第三,30-53岁的中年人,更容易猝死

在5516名猝死者中,30-63岁的人群,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。

30岁以下,年轻就是资本,30岁以下的年龄,除非心脏本身有器质性问题,比如先天性心脏病,一般不会发生猝死。

30岁以上就不同了,30岁,开始承受事业与家庭带来的双重压力,这个时候,如果生活不规律,形形色色的因素之下,就有可能导致猝死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各种慢性病发生的概率更高,猝死风险自然也就更高。

猝死,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重视的话题,老百姓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同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不要让自己太累,以降低猝死发生的风险,同时,当身边的人出现了猝死,学会正确抢救,这不仅仅是医生的事。

大多数时候,发生院外的猝死,医生是无能为力的,因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几分钟,所以只有整个社会一起努力,大家都掌握正确的心肺扶苏方法,掌握正确使用自动除颤仪的方法,才能在猝死发生的时候,成功抢救。

还有,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事件任何地点任何人身上,人不能太冷漠,不能说是自己的亲人,自己才去救,不是自己的亲人,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今天,你帮助了别人,明天,别人才有可能帮助你,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你救别人,其实也是在救自己。

阅读全文
相关推荐

信保环球控股公布林炜桥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

信保环球控股公布林炜桥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
热点栏目 自选股 ...

欧洲债市:德国国债随美债扩大跌幅 交易员下调降息押注

欧洲债市:德国国债随美债扩大跌幅 交易员下调降息押注
  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之后,欧洲国债进一步下跌,追随美国国债...

房地产开发板块跌023% 深振业A涨43%居首

房地产开发板块跌023% 深振业A涨43%居首
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2日讯 今日,房地产开发板块整体跌幅0.23%,其中26只股...

售价3168元,一碗528元!74岁王石代言燕之屋推出总裁碗燕:号称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!网友吐槽:不坑穷人

售价3168元,一碗528元!74岁王石代言燕之屋推出总裁碗燕:号称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!网友吐槽:不坑穷人
格隆汇3月19日|3月18日,燕窝品牌燕之屋官方微博官宣,燕之屋携手品牌代言人王...

【财经百科】联发科声明 暧昧回应耐人寻味

【财经百科】联发科声明 暧昧回应耐人寻味
哈喽大家好,又和大家见面了,五一小假期就要到来,大家是不是跟小编一样内心有点小激...

中国资产爆发!多只中概股大涨,港股猛拉!

中国资产爆发!多只中概股大涨,港股猛拉!
港股今日高开高走,多只中概股夜盘走高。香港恒生指数涨超1%,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...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加吉鱼价格行情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加吉鱼价格行情
市场 最高价 最低价...

一大波“地王”项目即将上新,有望带动改善住房需求释放

一大波“地王”项目即将上新,有望带动改善住房需求释放
2024年是高端住宅市场的“大年”,进入2025年该趋势仍在持续。近期,从青岛、...

浦发银行发行首单人工智能数智化主题金融债券

浦发银行发行首单人工智能数智化主题金融债券
  人民财讯4月29日电,日前,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金融...

从珠三角到上海,晚清团练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?

从珠三角到上海,晚清团练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?
8月19日下午,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举办《大清团练》新书分享会,作者胡小远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