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线上股票配资炒股

长尾效应

3434

2024-06-07 【 字体:

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网购,每次打开电商平台,在搜索、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时,网页总会弹出许多“相关产品”。这些“相关产品”可能并不是你想买的,销量也不是很高,但它们总是能够成功吸引你的注意力,让你忍不住点进去看看……

你有没有想过,商家为什么没有将这些“销量不高”的商品下架呢?这是因为商家希望通过“长尾效应”,来让那些“销量不高”的商品重新卖出去。

所谓“长尾效应”,就是指主流的头部商品往往会拖动一条长长的尾巴商品。所有人都在关注主流的头部商品,但头部商品后面拖动的尾巴商品,同样不能忽视——它所带来的收益,可能远超头部商品!

2004年,美国《连线》杂志主编克里斯·安德森首次提出“长尾效应”。他认为,那些不热销的商品积少成多,会产生极高的价值,它们所产生的价值,甚至会超过那些热销产品。

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理论,“长尾效应”一经提出,便迅速在经济、管理、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实践与验证,以下便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:

1988年,英国登山家乔·辛普森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叫《触摸巅峰》,虽然书中的内容真实、惊险、刺激,但并不畅销,很快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中。

10年后,乔·辛普森又写了一本书《进入稀薄空气》。这本书一经推出便横扫各大图书网站图书馆第一名,迅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。

不仅如此,这本书还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,带动作者的第一本书《触摸巅峰》畅销,而且使之越来越火,连续14周登顶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。直到今天,数据显示,《触摸巅峰》的销量超《进入稀薄空气》一倍之多。

事实上,在教育中,也存在“长尾效应”。比如面对学生的优点与缺点,老师和家长可以把优点看成“主流的头部”,把缺点看成“长长的尾巴”。只要认真对待孩子的优点,同时不忽略孩子的缺点,经常肯定和鼓励孩子,就能慢慢减少孩子的缺点,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。

再比如有的学生偏科,某一门功课便是“主流的头部”,而另外的功课是“长长的尾巴”。这时候,学生既要重视“主流的头部”,加强学习自己的强势科目,又不能忽略“长长的尾巴”——其他科目的学习,因为最后的成绩肯定要包含所有的科目。除了自己擅长的科目,其他科目也要获得高分才能取得好成绩。

如果我们将“长尾效应”用在时间管理上,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?

显然,每天早晨起床的那段时间是“主流的头部”,而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是“长长的尾巴”。你必须重视每个清晨,坚持早起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;与此同时,也不能忽略一天中的其他时间。一天中,有一个美好的清晨自然不错,但一天中的其他时间——这条“长长的尾巴”上的上午、中午、晚上,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,为你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作者:韦秀英

编辑:景晨

阅读全文
相关推荐

中金:汇金再度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

中金:汇金再度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
  中金:汇金再度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  近期“对等关税”实施引发全球资产大幅...

首程控股携多款前沿机器人产品亮相中国香港

首程控股携多款前沿机器人产品亮相中国香港
本报讯(记者张文湘)4月30日,首程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首程控股”)携多款前...

道达投资手记:是时候抄底了吗?

道达投资手记:是时候抄底了吗?
前晚,美股强劲反弹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涨567.02点,以24912.77点报...

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撬动消费升级新支点

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撬动消费升级新支点
  商务部4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4月24日24时,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...

债市“科技板”将重塑投行核心能力边界——专访中泰证券投行委债券与结构金融总部总经理吴昱

债市“科技板”将重塑投行核心能力边界——专访中泰证券投行委债券与结构金融总部总经理吴昱
  ◎记者张欣然严晓菲   随着2024年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机制的正式提出,资本...

特朗普关税政策令美联储陷入两难困境

特朗普关税政策令美联储陷入两难困境
  2025年,美联储降息预期高度依赖数据驱动,核心矛盾在于通胀韧性与经济放缓风...

平陆运河青年枢纽电站具备发电条件

平陆运河青年枢纽电站具备发电条件
  5月4日,平陆运河青年枢纽电站顺利完成并网调试,具备发电条件,为钦江流域清洁...

邮传百年,共赴美好——探访文物里的“咖啡支行”

邮传百年,共赴美好——探访文物里的“咖啡支行”
在成都市中心,一座西式建筑静静矗立,青砖红瓦与拱形门窗诉说着百年邮电史的沧桑。这...

黄金突破3300美元!有人借贷炒金一天亏掉6年工资,消费者:脑子冰凉

黄金突破3300美元!有人借贷炒金一天亏掉6年工资,消费者:脑子冰凉
#男子月薪3000加杠杆持仓黄金600万元#[黄金突破3300美元!#有人借贷炒...

进厂“试用期”一年,人形机器人“转正”还要跨过几道坎?

进厂“试用期”一年,人形机器人“转正”还要跨过几道坎?
刚刚离开实验室的机器人,想要在实际的场景中创造效益,需要多久?近日,具身智能初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