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大文化消费的力量
2024-06-20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,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可观的发展潜力。多地演出市场人满为患、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、户外音乐节人头攒动、“博物馆热”不断升温……文化消费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、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,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丰富,文化消费全面升级。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项目,创新生产经营机制,为文化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。从全国范围看,文化消费规模迅速扩大,从2012年到2023年前三季度,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由1262元增加到2084元,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从10.5%提升到10.7%。不少省份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,扎实推进文化消费。比如,北京市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,提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;浙江省借助数字化、智能化,壮大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产业类企业;等等。
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先后出台。《国内旅游提升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《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……有关政策明确指出,培育文体旅、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。通过完善消费惠民政策、鼓励举办文化消费促进活动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等一项项措施的扎实落地,相关成本得以有效降低。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切实做“活”了。
同时,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。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,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民众差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,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水平依旧存异……可见,有必要从产业、企业、消费者等多个层面着手,壮大文化消费的力量。
优化产业政策体系,引领消费品质。完善文化消费激励政策,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连接。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,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,规范市场经营秩序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,加大对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支持,推动产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通过搭建文化数据服务体系平台、打造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,提供便捷高效的消费渠道。
培养新型文化企业,创新消费供给。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,提高消费者精神体验。提升产品性价比,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,增加消费者黏性和忠诚度。
提升民众文化素养,扩大消费需求。通过宣传教育着力增强民众的文化认知和欣赏能力。让消费者通过参观公共文化场所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,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,汲取公共文化资源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郭秋晨)

猜你喜欢

统一方便面吃出鼠头?公司回应


日盈电子(603286)9月5日主力资金净买入69231万元


“五一”入境游客用家乡钱包游江苏更亲切,入境消费同比去年增长96%_中国_跨境_Alipay


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:避开陷阱,稳健投资


炒股票融资:杠杆撬动财富,风险与机遇并存


今日热搜|两支“梦之队”收官之战,一起为他们加油!


西部创业(000557SZ):目前暂无动力电池运输业务


品牌罗生门:女装知名品牌“哥弟”和“哥弟真的好”之争


小摩调查:标普500指数今年已见顶 但投资人仍看涨“科技七巨头”


【ETF动向】8月7日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基金跌039%,份额减少4700万份


古稀才名动天下 百岁仍征战沙场 这样的姜子牙曾是赘婿,被老婆赶走_公元前_练剑_朋友


股指筑底特征进一步强化 三品种间强弱变化明显


债市收盘LPR连续六个月原地不动,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1-2bp


“五一”入境游客用家乡钱包游江苏更亲切,入境消费同比去年增长96%_中国_跨境_Alipay


全球市场重启下跌模式,亚太、中国市场整体仍被看好


中东突发!食品价格大涨1400%!


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拟赴港二次上市


万丰奥威突然暴拉!百万手封单 直线涨停


上海银行人事更迭:“老将”顾建忠回归,董事长金煜身退


“全民抵制”美国货!加拿大货架上掀起一场“枫叶”标签狂热
